? ? ? ???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技能,能在有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组织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根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培养目的,其培养目标是:
LO1)具有宽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具有比较系统的地理科学、地图学、遥感科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LO2) 具有坚实的地理信息科学分析与应用能力:具有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LO3) 具有扎实的地理信息工程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地理信息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LO4)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LO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沟通能力,善于沟通、乐于团队合作。
LO6) 了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可以在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及相关信息服务产业领域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2)可以在国土资源、通信工程、市政工程、电力工程、城市规划、区域环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灾害应急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及业务管理工作。
3)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1)扎实的数理基础。
2)厚实的地学背景。
3)过硬的GIS软件开发能力与空间数据分析技能。
4)就业适应领域宽。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和解决地理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3)具有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译、写能力。
5)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做事。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自我控制力,善于与人交往。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地图学、网络GIS、空间数据库、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特色课程:GIS软件应用、遥感地学分析、地质地貌学、三维GIS地学建模、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0学分。
自然地理学(48学时,3学分),测量学(40学时,2.5学分),地图学(48学时,3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6学时,3.5学分),空间数据库(48学时,3学分),遥感原理(56学时,3.5学分),GIS软件应用(48学时,3学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56学时,3.5学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48学时,3学分),GPS原理与应用(32学时,2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10学分。
自然地理学(48学时,3学分),地图学(48学时,3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6学时,3.5学分)。
五、课程地图
课程 | LO1 专业知识 | LO2 GIS分析 与应用能力 | LO3 GIS设计、 开发与管理能力 | LO4 前沿 与自学 | LO5 团队合作 | LO6 技术标准 法律法规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 |
高等数学A | ● |
|
| ● |
|
|
大学物理B | ● |
|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
|
|
C/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
专业导论 | ● |
|
| ● |
|
|
自然地理学 | ● | ● |
|
|
|
|
普通地质学 | ● | ● |
|
|
|
|
计算机图形学 | ● |
| ● |
|
|
|
地图学 | ● | ● |
|
|
| ● |
WebGIS原理 | ● |
| ● | ● |
| ● |
测量学 | ● |
|
|
| ● | ● |
空间数据库 | ● |
| ● | ● |
|
|
空间数据结构 |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 | ● | ● |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 | ● |
| ● |
|
|
|
人文经济地理 | ● | ● |
|
|
|
|
遥感原理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 ● |
| ● | ● |
| ● |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 ● | ● |
| ● |
|
|
遥感地学分析 | ● | ● |
| ● |
|
|
数字地面模型 | ● | ● |
|
|
|
|
GIS软件工程 | ● |
| ● |
|
| ● |
GPS原理与应用 | ● | ● |
| ● |
|
|
CAD与地理制图 | ●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
|
三维GIS地学建模 | ● | ● |
| ● |
|
|
GIS新技术 | ● |
|
| ● |
|
|
空间分析 | ● | ● |
| ● |
|
|
计量地理学 | ● | ● |
| ● |
|
|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 ● | ● |
|
|
|
|
地球系统科学 | ● | ● |
|
|
|
|
矿物岩石学 | ● | ● |
|
|
|
|
构造学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高光谱与高分辨率遥感 | ● |
|
| ● |
|
|
微波遥感 | ● | ● |
| ● |
|
|
实践教学地图
类型 | 实践教学课程 | 实验 技能 | 空间数据 采集能力 | 空间数据 处理能力 | 分析 与建模 | GIS 开发 能力 | 制图 能力 | 团队 协作能力 | 社会 实践能力 |
实验 | 测量学 | ● | ● | ● |
|
| ● |
|
|
空间数据结构 | ● |
| ● |
| ● |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 | ● |
|
|
| ● |
|
|
| |
计算机图形学 | ● |
|
|
| ● |
|
|
| |
地图学 | ● | ●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 | ● | ● | ● |
| ● |
|
| |
空间数据库 | ● |
| ● |
|
|
|
|
| |
遥感原理 | ● |
| ● |
|
| ● |
|
| |
GIS软件应用 | ● | ● | ● | ● |
| ● | ● |
| |
WebGIS原理 | ● |
|
|
| ● |
|
|
| |
GIS设计与开发 | ● |
|
|
| ● |
|
|
| |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 ● |
| ● |
|
| ● |
|
| |
遥感地学分析 | ● |
| ● |
|
|
|
| ||
高光谱与高分辨率遥感 | ● |
| ● |
|
|
|
|
| |
GPS原理与应用 | ● | ● | ● |
|
| ● |
|
| |
CAD与地理制图 | ● | ● | ● |
|
| ● |
|
| |
GIS软件工程 | ● |
|
| ● |
|
| ● |
| |
空间分析 | ● |
|
| ● |
|
|
|
| |
三维GIS地学建模 | ● | ● | ● | ● |
|
|
|
|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地统计学 |
| ● | ● |
|
|
|
| ||
微波遥感 | ● |
| ● |
|
| ● |
|
| |
实训 | 遥感原理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实践 | ● |
|
|
| ● |
| ● |
| |
WebGIS原理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3S综合应用实践 | ● | ● | ● | ● |
| ● | ● |
| |
学术专题与实践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 ● | ● | ● | ● |
| |
实习 | 地理与地质综合实习 |
| ● | ● |
|
|
| ● | ● |
测量实习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校定实践课程 | 入学教育 |
|
|
|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工程训练C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实验 | ● |
|
|
|
|
| ● |
|
六、课程关系图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44.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5.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