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 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l 培养目的: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地球科学基本理论,较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要求掌握地下水形成和演化机理、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开发、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l 培养目标:
LO1) 人文综合素质和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人文综合素质,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LO2) 扎实的专业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具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
LO3) 宽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具有比较系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水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LO4) 坚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进行地下水资源及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开发、治理的初步能力。
LO5) 技术管理和合作交流综合素质:能熟练掌握解决地下水相关的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方案,并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
LO6) 自主学习、知识提升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吸纳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在本领域应用的创新能力。
二、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l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 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和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污染治理;
2. 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实验与研究工作;
3. 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环保、水利、矿业、城建等部门从事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
l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1. 以地球科学为基础,具有数学、物化、环境、水利、生物、计算机模拟等专业知识;
2. 以地下水相关的工程应用技术为核心,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相结合;
三、 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础知识
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地球科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掌握工程地质学基础、岩土力学等专业相关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比较系统的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力学及等专业知识。
(3)工具性知识
了解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专业软件应用技术;熟练掌握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4)扩展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监理、社会学、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2. 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
了解国内外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科学和技术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认知各种地质过程,特别是掌握地下水形成、埋藏、分布和运移的基本规律,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工作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分析和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和规划设计的能力;掌握与地下水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初步掌握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理论和模拟技术,分析与解决实际地下水污染问题。
(3)扩展能力
掌握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有较强计算机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3. 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身心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人文素质
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以及现代意识;善于自学,同时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素质。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有立业创业的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考与包容、合作与竞争能力;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团队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 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主要课程:水力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附水分析、专门水文地质学(包括煤田水文地质学及污染水文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质数值法等。
特色课程: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5学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48学时3学分);地下水动力学(含水力学基础)(64学时4学分);水文地球化学(附水分析)(48学时3学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48学时3学分);地下水污染与防治(32学时2学分);专门水文地质学(40学时2.5学分);普通地质学(40学时2.5学分);矿物岩石学(48学时3学分);构造地质学(32学时2学分);地貌第四纪地质(32学时2学分);工程地质学(32学时2学分);土质学与土力学(32学时2学分);岩土力学(32学时2学分);专业英语(32学时2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6.5 学分。
水文学原理(40学时2.5 学分);地下水资源管理(32学时2 学分);环境水文地质学(32学时2 学分);矿山水害防治(32学时2 学分);水文地质数值法(32学时2 学分);3S技术与方法(32学时2 学分);环境微生物学(32学时2 学分);给排水工程(32学时2 学分);采煤概论(32学时2 学分);同位素水文地质学(32学时2 学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钻探(32学时2 学分);专业英语(32学时2 学分);CAD基础(48学时3 学分);基础工程(40学时2.5 学分);工程地质勘察(32学时2 学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40学时2.5学分);土建工程概论(32学时2 学分)。
五、 课程地图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地图
培养目标
课程 | 人文综合素质和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 扎实的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 | 宽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 坚实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 | 技术管理和合作交流综合素质 | 自主学习、知识提升和开拓创新能力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 |
高等数学B | ● |
|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 |
大学物理B | ● | ● |
|
|
| ● |
普通化学(包括无机和有机) | ●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 |
|
|
|
|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 | ||
工程力学A |
| ● | ||||
地球科学概论 |
| ● | ● | |||
矿物岩石学 |
| ● | ● | |||
构造地质学 |
| ● | ● | |||
水文地质学基础 |
| ● | ● | |||
水文地球化学(附水分析) |
| ● | ● | |||
地下水动力学(含水力学基础) |
| ● | ● | ● | ||
地貌第四纪地质 |
| ● | ● | ● | ||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
| ● | ● | ● | ||
专门水文地质学 |
| ● | ● | ● |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 ● | ● | ● | ||
3S技术与方法 |
| ● | ● | |||
水文地质勘察 |
| ● | ● | |||
土质学与土力学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 |
| ● | ● | |||
工程测量 |
| ● | ● | |||
工程地质学 |
| ● | ● | |||
基础工程 |
| ● | ● | ● | ||
地质灾害与防治工程 |
| ● | ● | |||
环境水文地质学 |
| ● | ● | |||
工程地质勘察 |
| ● | ● | ● | ||
水文学原理 |
| ● | ● | |||
地下水资源管理 |
| ● | ● | ● | ||
岩体力学与工程 |
| ● | ● | |||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 |
| ● | ● | |||
矿山水害防治 |
| ● | ● | ● | ||
环境微生物学 |
| ● | ● | |||
给排水工程 |
| ● | ● | ● | ||
水文地质数值法 |
| ● | ● | ● | ||
计算机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
| ● | ● | ● |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 ● |
|
|
|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钻探 |
| ● | ● |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地图
培养目标
课程 | 实践能力标准 | ||||
工程勘查、设计、检测、实验与分析计算能力 | 基础工程设计、检测能力 | 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的调查、评价与治理能力 | 工程监理、施工和管理能力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外业及资料处理和解释能力 | |
入学教育 | ● | ● |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工程训练C | ● | ● |
|
|
|
大学物理实验 | ● |
|
|
| ● |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 |
| ● | ● |
|
|
工程地质勘察实验 | ● | ● |
|
| ● |
水文地球化学实验 |
|
| ● |
| ● |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 | ● |
| ● |
|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实验 |
|
| ● |
| ● |
岩体力学及工程实验 | ● |
|
| ● |
|
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 | ● |
|
| ● |
|
矿物岩石学实验 | ● |
|
|
| ● |
构造地质学实验 | ● |
|
|
| ● |
基础工程 | ● | ● |
| ● | ● |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 ● |
|
|
| ●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钻探试验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南京地质实习 | ● |
| ● |
| ● |
巢湖水文地质实习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工程测量实习 | ● |
|
|
|
|
水文地质读图实习 |
|
| ● | ● | ● |
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
| ● |
| ● |
|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课程设计 | ● | ● |
| ● |
|
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 |
| ● |
|
|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设计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六、 课程关系
课程关系图见图1,实践教学关系图见图2。
图2 实践教学关系图
七、 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45.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4.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 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